【释文】
原上一缕云,水面数点雨。夹衣己觉冷,秋令遽如许!
行行适东村,父老可共语。披衣出迎客,芋栗旋烹煮。
自言家近郊,生不识官府,甚爱问孝书,请学公勿拒。
我亦为欣然,开卷发端绪,讲说虽浅近,於子或有补。
耕荒两黄犊,庇身一茅宇,勉读庶人章,淳风可还古。
访隐者不遇
秋高山色青如染,寒雨霏微时数点。兰亭在眼久不到,每对湖山辄怀歉。
雅闻其下有隐士,漠漠孤烟起松崦。独携拄杖行造之,枳篱数曲柴门掩。
笛声尚斤人已遯,日啜薄糜终不贬。何如小住共一尊,山藜野芋分猿嗛。
游近村
度堑穿林脚愈轻,凭高望远眼犹明。霜凋老树寒无色,风掠枯荷飒有声。
泥浅不侵双草屦,身闲常对一棋枰。茆檐蔬饭归来晚,已发城头长短更。
癸亥初冬作
开岁忽八十,古来应更稀。我存人尽死,今是昨皆非。
爱酒陶元亮,还乡丁令威。目前寻故物,惟有钓鱼矶。
美睡
老来胸次扫峥嵘,投枕神安气亦平。漫道布衾如铁冷,未妨鼻息自雷鸣。
天高斗柄阑干晓,露下鸡埘腷膊声。俗念绝知无起处,梦为孤鹤过青城。
渡头
苍桧丹枫古渡头,小桥横处系孤舟。范宽只恐今犹在,写出山阴一片秋。
杂书
蒲龛坐久暖如春,纸被无声白似云。除却放生并施药,更无一事累天君。
万物并作吾观复,众人皆醉我独醒。走遍世间无著处,闭门锄菜伴园丁。
近诗一卷,为五七郎书。嘉泰甲子岁正月甲午,用郭端卿所赠猩猩毛笔 ,时年八十矣。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杰出爱国诗人。
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年轻时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后官至宝章阁待制。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金,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陆游创作力非常旺盛,是我国古代作品最多的诗人,仅在他的诗集《剑南诗稿》中保存至今的就有9300多首,所以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他的诗内容极为丰富,风格雄浑豪放。
陆游生活在祖国分裂的年代,恢复中原既是他一生奋斗目标,也是他诗作中的重要内容和情感。一直到死,他念念不忘的仍是祖国的统一。
陆游亦工书翰,笔札精妙、遒严飘逸、意致高远。书论有《论学二王书》。草书出自张旭,行书源于杨凝式。朱熹称其笔札精妙,遒严飘逸,意致高远。遗留书作不多。
根据卷末的交待,此卷书于嘉泰四年(1204)一月三十日,作者时年八十岁,已告退归里,系与村中父老过从所作。从题跋中得知,这件珍品在元代至治、泰定年间,也就是问世一百多年后,曾一度在镇江流传,当时的镇江人郭畀、俞庸及四川眉山人程郇在镇江见到这幅珍迹后,仰慕陆游的诗名,先后为之题跋。
此卷书体潇洒遒劲,有大气磅礴之势。老辣又天真,时作沉重之笔,偶又轻松带过,形式不拘一格,不计工拙,可看出十分放松随意,空白处使章法有致。
诗后自题近作。陆游于嘉泰三年五月十四日要求回山阴老家获准,诗的内容又是写的告退故里,说明诗的创作时间不会早于79岁。全稿共诗八首,均刊入《剑南诗稿》第五十五卷。参校刊本,卷前文字残缺部分,知缺“证东村父老言”一行,个别发动七字。此外,由五首七言绝句组合而成的“杂书”,刊本作“庵中杂书”。
陆游不以书法名世,书名被诗词所掩,自谓“草书学张颠,行书学杨风”。他的行草功力尤深,朱熹称其书“笔札精妙,意致高远”。张丑则说“书迹飘逸”、“字画遒劲可爱”,都说的很精到。
他把“胸中磊落藏五岳”的思想境界运用于草书,反映了书法中的浪漫主义精神。我们在七百年后的今天,能看到陆游晚年亲笔书写的笔致老成,墨色浓淡得当,具有潇洒遒劲,犹如“大舸波浪”,“瘦蛟出海”般的气势磅礴的自书诗稿,非常珍贵。
引首有明代程南云篆书“放翁遗墨”四字。拖尾有元人郭畀、俞庸、程郇三段长题,对陆氏文章翰墨至为推崇,认为是先生得意之作。还有明人陈琏、沈周等题跋。此卷元时为高秋泉之父随军南征时所得,至正年间为杨明中购藏,有时归其侄杨敏,后入清内府。《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附录】老蔓缠松饱霜雪 大舸破浪驰风樯
—陆游和他的《自书诗卷》 刘石
陆游作有许多抒发雪耻救国的决心和壮志难酬的愤懑的诗篇,勃郁沉雄,最为激荡人心。但他的诗集中远不限于这类作品。“六十年间万首诗”其诗作的内容和艺术风格均极丰富多彩。宁宗嘉泰三年(1203)秋冬之季,他在家乡山阴写下不少反映村居生活的诗歌,其中八篇,分别题为《记东村父老言》、《访隐者不遇》、《游近村》、《癸亥初冬作》、《美睡》、《渡头》、《杂书》(二首)。这时的陆游已是79岁的耄耋之人,虽然壮怀犹在,素志不渝,但远离朝政,年光过尽,内心的情感渐臻平淡,作品的内容也更加生活化和多样化。
宋人罗大经称陆游诗作“晚年和平粹美,有中原承平时气象”(《鹤林玉露》卷四),明末清初孙承泽称这八首“诗句冲淡,全无烟火色相”(《庚子销夏记》卷一),尚只看到了一面,而忽略了其中的芒角。清人梁清远所谓“村居景况,一一写尽”、“但时有抑郁不平之气”(《藤亭漫抄》,《雕丘杂录》卷二),才是对此类作品更准确的把握。
书法是陆游诗歌之外的另一个艺术世界。陆游一生钟爱书法,毫不停挥,直到去世的前一年,还在“数行晋帖闲临”(《感事六言》其六)。他在书法诸体中尤喜行、草,传世作品亦以二体为最多和最出色。他书法创作的动机,是“醉帖淋漓寄豪举”(《醉中作行草数纸》),“平生江湖心,聊寄笔砚中”(《暇日弄笔戏书》其二),这与他诗歌创作的寄情抒怀并无二致。他的诗集中有十几首咏及醉后作草的诗歌。他交代自己书法创作的取径是:“草书学张颠(唐人张旭),行书学杨风(五代人杨凝式)。”(《暇日弄笔戏书》其二)但观其存世墨迹可知,他于羲、献父子、怀素、苏、黄等前贤书法,无不博观约取,而又出以己意,成就一家书风。
嘉泰四年(1204)正月间,陆游用友人所赠猩猩毛笔,乘兴挥毫,将前述八篇诗作一气写出,付与五七郎,这就是书法史上的煊赫名迹《自书诗卷》。
《自书诗卷》纸本长卷,行草书,连款识共95行,460余字。卷上藏印累累,卷后有元、明人跋尾五段,从中大略可知其流传过程。此卷曾为明末清初鉴藏名家孙承泽所有,并著录于所著《庚子销夏记》卷一。后归入清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卷29。上世纪20年代随溥仪出宫。几经辗转,今为辽宁省博物馆所收藏。
陆游内有浩然之气,外具强健的体魄。81岁时作诗道:“已迫九龄身愈健,熟观万卷眼犹明。”(《戏遣老怀》其三)82岁诗道:“老子山行肯遽回,直穿荦确上崔嵬。 未夸脚力如平昔,且喜眉头得暂开。”(《自九里平水至云门陶山历龙瑞禹祠而归凡四日》其四)最终以86岁的高龄弃世,独享高寿。因此此卷虽为其年届80时所书,却能够精气沛然,贯注首尾,略无衰飒之象,用前人的评语来说,就是“时年八十矣,书法劲逸,老年不衰如此”(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卷一)。
此卷书写的内容虽然不属“豪举”一类,从艺术风格看却大笔濡染,“醉帖淋漓”,与“豪举”的精神实质息息相通。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诗曰:“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从作书到用兵,以笔阵为兵阵,他完全将书法当成抒发恢复中原、建功立业“豪举”的另一载体。这卷《自书诗卷》,正可看作其“酒为旗鼓笔刀槊”的一个范本。全篇点画遒劲,结体欹侧,章法腾挪,笔势飞扬,确像陆游对自己草书的形容,“老蔓缠松饱霜雪”(《学书》),“大舸破浪驰风樯”(《醉后草书歌诗戏作》)。静观墨迹,作者“今朝醉眼烂岩电,提笔四顾天地窄。忽然挥扫不自知,风云入怀天借力”(《草书歌》)的风采宛在目前,其干霄之志,盘郁之气,跃然纸上。清人姚范曾评陆诗云:“兴会飚举,词气踔厉,使人读之,发扬矜奋,起痿兴痹矣。”(《援鹑堂笔记》卷40)今观此卷,亦正使人产生相同之感。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原文链接:https://www.shufayi.com/657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