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为观止!武则天《升仙太子碑》草书天下无双

▲ 武则天《升仙太子碑

武则天《升仙太子碑》,位于洛阳市东南约35公里,偃师市府店镇缑山之巅。碑高6.70米,宽1.55米,厚0.55米,盘龙首龟座高1.3米。碑文创作于699年,记述周灵王太子晋升仙故事;共有34行,武则天亲书包括碑额在内的2129字,薛稷题写上下款33字,总字数2162字。

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由洛阳赴嵩山封禅,返回时留宿于缑山升仙太子庙,一时触景生情而撰写碑文,并亲为书丹。碑文表面记述周灵王太子晋升仙故事,实则歌颂武周盛世。笔法婉约流畅,意态纵横。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以“飞白体”书就,笔划中丝丝露白。行书和草书相间,接近章草书体。碑文上下款和碑阴的《游仙篇》杂言诗、题名等,分别出自唐代著名书法家薛稷、钟绍京之手。历代书法爱好者都视“升仙太子碑”为书法艺术珍品。

《升仙太子碑》历经1300余年风雨沧桑,依然矗立于河南偃师市缑山之巅,2006年3月30日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方武则天撰文书写的巨碑,彰显著这位女皇的雄才大略,饱含著书法神韵。她开草书刊碑之先河,不失为女书之精品。

《升仙太子碑》碑额“升仙太子之碑”

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巧隐十个鸟形笔划,作为唐代飞白书遗存未几中的佼佼者而被书法界推崇。






“升仙太子碑”六个大字既有磅礴恢弘之大气,又有飘飘欲仙之潇洒。可见,武则天的书法笔势婉转流利,落笔铿锵有声,风格遒劲潇洒,独特至极!在“大周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御制御书”这14个字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武则天在端庄的楷书之间,不时地又使用了小篆字体(“天”字即是),以及自己开创的汉字(“圣”字即是)。在这一行的结尾处,她又创造性地运用了介乎楷书与行书之间的笔法,写了“书”字。

《升仙太子碑》碑创造了中国书法碑刻史上的三个第一:第一通由女性书写的碑刻;第一个由多位书法名家共同题写(碑额及正文由武则天书,碑阴题名由薛稷、钟绍京书,《游仙诗》由薛曜书);第一通兼有飞白书(碑额)、行草书(碑阳正文)、楷书(碑阴)多种书体的碑。

《升仙太子碑》的碑阴刻有武则天的诗《游仙篇》,以及薛曜的正书,还有薛稷、钟绍京等的题名,而薛曜、薛稷、钟绍京都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故该碑也被历代书法爱好者誉为珍品。宋朝时《宣和书谱》中对武则天书法的评价是:“凛凛英断,脱去铅华脂粉气味,其行书驭驭能有丈夫胜气。”

明朝赵涵的《石墨镌华》中赞誉武则天的《升仙太子碑》:“碑首升仙太子之碑六个大字,飞白书,作鸟形,亦佳。飞白书久不传于世,此其仅存者耳”。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也在他的《论诗绝句》中有诗评此碑:“草字书碑欲擅场,羽衣木鹤共徜徉,缑山夜月空如水,不见莲花似六郎。”并注称:“草字书碑,前此未有。”

碑文行草相间,洋洋洒洒,以今草为主,时带章草隶意,提按顿挫干净利落,特别是字的笔划,一反初唐以来帝王书法那种瘦劲风气而时时趋向于肥胖,使人大有面目一新之感。笔画婉约,刚柔相济,圆转流畅,意态豪纵俊秀,既有作为王者的雍容豪迈,又体现出女性书法家豪迈的性格和毫端才华。

《升仙太子碑》放大欣赏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原文链接:https://www.shufayi.com/597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1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