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体千字文》全名为《历朝圣贤篆书百体千文》,序文是署清代康熙年,但看似自是清末明初的石印本重印。
注:普及一下古籍本印刷技术优缺点:
石印本没有木刻本那么精美,有些细节也不如木刻本好。而且石印本是用的油墨,如果纸张不行会有油腻感,但是木刻本一般是用墨汁,容易表现出书法作品的细节。木刻本字迹似经年的书法作品,清爽,吃墨浅,字比划明朗,“撇捺”比划有刀刻的痕迹,雕本在勾划、尖锐笔画上都清晰、整饬。一些石印本的字迹有较重的“油腻“感,石印字,笔划并不“干净利落”,结字边缘有化学药品互相腐蚀的痕迹。见下面图比较:
“饾版”印刷的套色技术,至今仍不输于现代印刷,所以明刻本书籍往往比清刻本书籍印刷更精美。实际清代印刷已经不如明刻本了。当然木刻本也有局限性,印刷费工耗时、成本高、周期长,而且版片易断裂、破损。相对来说,石版印刷则成本低、速度快、效果好。石版印刷特别适合在宣纸上印刷,它的版面能够根据需要随意缩放,大部的《廿四史》、《古今图书集成》等成套书体积大大缩小,给当年读书人在藏书和阅读上带来许多方便。
《历朝圣贤篆书百体千字文》:
书中内容包括了传说中的古代各种书体,有些是可以同考古发现想印证;但有些则不能,应该是作者“会今古于灵台”、“补千古之缺”的学识和想象之间的创作。不过可以作为美术字和现代字体设计的参考。
书中的书法艺术价值不如名帖和碑刻,但是胜在有丰富的字体,可以作为一本增加古代书法历史知识的参考书。
这本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字体非常丰富可做汉字美术字参考;书体的名实对照,可做作者时代书法认知的对照。也是增加书法爱好者历史知识的一本比较优秀的著作。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字体因为考古没有发现,也就是没有任何证据和留下只言片证,只留下了传说。宋代官刻本《阁帖》上的有些字体也很难印证了。
但是出土文物的不断发现和文献的深入探索,有些书体,如殳书、铭旌、铭石、扁书等等,在当今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印证。
如盛名一时的、书圣也曾着迷的“飞白”,唐代之前的遗迹已无可窥,似乎全然湮灭了。此书却记载了三种或许相关的书体:“左书”、“鸟书”、“飞白”。但是否是同其相关,也有待验证。
也许有些字体因为书写的难度,有的只流传在民间,也有的是实用性不大,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每逢传统年节,仍能在庙会上看到的使用竹木片儿或者其他材质可以著墨的扁片儿连写带画的“民间书艺”表演—彩色“花鸟书”,也许是从古代就有的一种字体,是流传下来的一种民间字体,也许是因为难登书法界大雅大堂,所以没有著入书法著作中,但是此书收录了,证明作者是胸怀宽广、海纳百川,虽然说是流传于民间,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本人一直认为,不管是所谓的“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文化,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做为书法爱好者不能只偏重于研究大雅,也应该研究一下民间的书法文化。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原文链接:https://www.shufayi.com/3172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