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草书《临古帖卷》

王铎 临伏想帖

王铎 草书临古帖

王铎 1645年作 草书临古帖

王铎 草书临古帖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人称“王孟津”。王铎的后半生因为他在清顺治二年(1645)留守南京的时候,当清兵渡江,他与礼部尚书钱谦益等数百明朝文武官员开城投降,并出任清廷礼部尚书而备受时人及后人的指责,在明代遗民的眼中,他是被人鄙夷的二臣,而在清朝统治集团中,他又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信任而是受到诸多猜忌和防范的“前明臣”。人格的矛盾和内心的压抑使他醉生梦死,自暴自弃,晚年的王铎精神无比痛苦。

而骨子里的王铎,即使在这个时候,还是一位文人,一位对书法有着执着追求的艺术家。他要解脱,而在其晚年狭窄的人生信道中,可供选择的只有他最酷爱的书艺。他与黄道周、倪元璐是天启年间的同科进士,中举之初他们就曾有约,日后三人共同深研书法,因为对明末以来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姿媚俊逸、怡情养性的书风泛滥他们都持批评态度,共同的审美意趣使他们结合到一起,立志革新书风,扭转糜弱姿媚的时尚。他们的主张及努力给明末书坛吹来一股生辣清新之风,一种雄强纵逸,奇岖怪异的书风终于在他们不懈的坚持下劲扫明末书坛,并且雄踞明末书坛半壁江山。这其中王铎的成就尤为突出。于是书法史上有了黄道周、倪元璐、王铎三人后称的“明末三大家”概念,有了傅山与王铎合称的“傅王”组合名词。王铎突出的书艺终于在书坛赢得荣誉,以至在其身书艺之誉盖过人品之瑕。

王铎擅长真行草隶诸体,尤以行草为长。学术界将他的行草分成二路,一为精紧稳健的纯行书面貌,一为纵于行而敛于草的行草书风。前一路多用于书写尺牍信札、诗文卷册,后一路多为临帖和书写诗文立轴作品,并盛赞其一路行草“融入了更多米芾和唐人草书之法,行草较为迅疾,又收得住笔;点画粗细顿挫,时见拗劲折锋;结体有所错落,亦多欹侧之字。整体风格于流美中见生拙,沉稳中见硬倔,呈更多自身特色。”观此幅行草《杜甫诗书法立轴》,我们不难看出此评之精审。但我们似乎还有一种感受,那种感受会叩击观者的心灵,尤其是当观者了解了王铎那难以言尽的人生经历之。书中署款为“庚寅九月”,庚寅即1650年,王铎58岁,距其逝世还有两年。或许是因为仕清带给他的人格矛盾和内心压抑,使他在作书时仿佛有一种情绪要发泄,一笔下去,浓淡枯润信笔由之,结体倔犟,用笔执拗,通篇下来被一种犟气所挟—这样的字,在他身为崇祯朝礼部侍郎的时候是不易见到的。于是我们不得不说,失败的人生成就了他辉煌的书法,对艺术而言,这同样是非常难得的。

录文:得信承嫂不减,忧灼寂寞耳。吾便欲往,恐不见汝等。湖水泛涨不可渡,随澓隔绝。不然寻己往彼,故遣渚,知吾远怀。不具。激之等告。

录文:伏想嫂安和,自下悉佳。穆松上下至,乖隔十八年,复得一集且慰。何物喻嫂,至笃。忧怀甚深,穆松难为情地,自慰犹小差,故异得凉渐积耳。此诸贤相可。远须多小而,吾得数为以耳。

王铎草书临古帖卷高清网盘下载

书法易此处内容已经被作者隐藏,请输入验证码查看内容
验证码:
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回复“网站验证码”,获取验证码。在微信里搜索“书法易”或者“shufayi”或者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都可以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原文链接:https://www.shufayi.com/3041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