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致景道十七使君书》,纸本,纵27.8厘米,横47.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收录于《戏鸿堂法书》卷十三、《玉烟堂帖》卷二十一、《海宁陈氏藏真帖》卷四、《懋勤殿法帖》卷十六、《谷园摹古法帖》第十四卷、《宋贤六十五种》卷四。
这件尺牍还是一件重要的书论短文:信中写“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余书不足学,学者辄笔(懦)无劲气。今乃舍子瞻而学余,未能择术也。”黄庭坚因赵景道喜学其书而书此三诗赠之,尺牍中谈及苏轼的书法,并将之评为当时的“天下第一”。黄庭坚认为学自己的字容易导致“笔软无劲气”,而建议景道应以苏轼为学习对象。黄庭坚与苏轼书法各有千秋,而苏书用墨太丰,亦是小疵,黄曾戏言苏字“石压蛤蟆”,而苏反唇相讥黄字“死蛇挂树”,双方都提到了对方特点,同时也点到不足,而他们之间的调侃都是善意的,正因为这一点而成了千古佳话。
黄庭坚与苏轼相差八岁。二人交谊师友之间,从黄庭坚的行帮手札墨迹看,其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甚至有些夸张强调,唯嫌生涩,未有苏书圃熟也。而黄庭坚以禅悟书当与苏轼互为影响。如苏轼《祷雨帖》,笔意极似黄庭坚,特别是其末尾数字,从容娴雅,行笔松缓,几若黄庭坚代笔。
【释文】昌州使君景道,宗秀也。往余与公寿,景珍游时,景道方为儿童嬉戏,今颀然在朝班。思公寿,景珍不得见。每见景道,尚有典刑。宣州院诸公多学余(道)书,景道尤喜余笔墨,故书此三幅遗之。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余书不足学,学者辄笔懦无劲气。今乃舍子瞻而学余,未为能择术也。适在慧林,为人书一文字,试笔墨,故遣此。不别作记,庭坚顿首。景道十七使君,五月七日。
【1】昌州使君景道,宗秀也。往余与公寿,景珍游时,景道方为儿童嬉戏,今颀然在朝班。思公寿,景珍不得见。每见
【2】景道,尚有典刑。宣州院诸公多学余(道)书,景道尤喜余笔墨,故书此三幅遗之。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
【3】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余书不足学,学者辄笔懦无劲气。今乃舍子瞻而学余,未为能择术也。适在慧林,为人书一文字,试
【4】笔墨,故遣此。不别作记,庭坚顿首。景道十七使君,五月七日。
黄庭坚《致景道十七使君书》高清网盘下载
此处内容已经被作者隐藏,请输入验证码查看内容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回复“网站验证码”,获取验证码。在微信里搜索“书法易”或者“shufayi”或者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都可以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原文链接:https://www.shufayi.com/2951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