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述祖《天柱山铭》原刻民国拓本

郑述祖《天柱山铭》隶书,北齐摩崖刻石,天统元年(565年)五月刻。一般认为由郑述祖撰文并书丹,属八分书(隶书的一种)书法作品。摩崖原石高约3.5米,宽约3米,厚约2米,原在山东省平度市大泽山镇的天柱山西麓,于1968年春季被破坏,现有残石四十余块藏于平度市博物馆。

《天柱山铭》分记文和铭文两部分,记文先描述天柱山的钟灵神秀,再叙述郑述祖之父郑道昭的政德鸿绩,最后叙述郑述祖自己的努力及感怀,铭文则是对记文的概括。书法上,此铭用笔铺毫,露锋多,方笔多,行笔涩,笔画厚,起、收、转、折动作大,痕迹明显,波笔少,楷书因素多。结体呈纵方形,笔画排列较随意,接近楷书结体,体势重心居中。总体上隶书中楷书因素较多,体势近楷;平直笔画多,又近乎隶。

此铭书法古拙率意,沿袭北魏书风,然隶味更浓,其字偏重方笔道,用隶体来写。虽以隶书为基本面目,却时有楷书的结体,用笔交融其中。北齐处于由隶向楷的过渡时期,其时,隶书、楷书均为通用之书体,一些碑志往往楷隶杂处,有的显得生硬,不得和谐。而此铭的书风与一般不同,用笔方中寓圆,点画刚劲雄健,峻峭中不失浑厚,威烈中时露平和,以雄浑见强。

郑述祖《天柱山铭》

原刻民国拓本

【1】郑述祖《天柱山铭》

【2】《天柱山铭》

【3】使持节都督、光州诸

【4】军事、车骑大将军、仪

【5】同三司光州刺史,荥

【6】阳郑述祖作。

【7】岩岩岱宗,鲁邦仍其

【8】致祀;奕奕梁山,韩国

【9】以之作镇。盖由拳石

【10】吐云,扶寸布雨,五岳

【11】三望,六宗九献,祈祷

【12】斯应,礼秩攸明。天柱

【13】山者,即魏故通直散

【14】骑常侍、中书侍郎、国

【15】子祭酒、秘书监、青、光、

【16】相三州刺史先君

【17】文恭公之所题目。南

【18】临巨海,北眺沧溟,西

【19】带长河,东瞻大壑,斜

【20】岭概天,层峰隐日,寻

【21】十州掌内,总六合

【22】于眼中。文鳐自此经

【23】停,精卫因其止息,始

【24】皇游而忘返,武帝过

【25】以乐留。岂直蛾眉鸟

【26】翅,二别两淆,对谈小

【27】大,共叙优劣者也。

【28】公禀气辰象,含灵川

【29】岳,礼义以成规矩,仁

【30】智用为枢机。自结衣

【31】逞誉,革履传声,组绶

【32】相辉,貂冕交映。至于

【33】爱仙乐道之风,孝敬

【34】仁慈之德,张良崔廓,

【35】未之云拟,文先夏甫,

【36】何以能加?魏永平三

【37】年,朝议以此州俗关

【38】南楚。境号东秦。田单

【39】奋武之乡,丽其骋辩

【40】之地,民猷鄙薄,风物

【41】陵迟,诪咨俾,非

【42】公勿许,及驱鸡御下,

【43】烹鱼理务,群情款密,

【44】庶类允谐,变此浇夷

【45】之俗,侔彼礼乐之邦,

【46】懋迹布在哥谣,鸿范

【47】宣诸史策。公久阔枌

【48】榆,永怀桑梓,同升陇

【49】而洒泣,类陟岵以兴

【50】嗟。于此东峰之阳,仰

【51】述皇祖魏故中书令、

【52】秘书监、兖州刺史文

【53】贞公迹状,镌碑一

【54】首峰之东堪石室之

【55】内,复制其铭。余忝资

【56】旧德,力构前基,遂秉

【57】笏朝门,策名天府,出

【58】入蕃邸,陪从帷幄,凡

【59】诸身历瀛、赵、沧、冀、怀

【60】及兖、光行正十州刺

【61】史,北豫州大中正,三

【62】登常伯,再履纳言,光

【63】禄、太常,频居其任,揣

【64】究庸虚,无阶至此。直

【65】是遗薪妄委,馀庆滥

【66】锺。何曾不想树嗟风,

【67】瞻天愧日。猥当今授,

【68】踵迹此蕃,敢慕楹书,

【69】仰宣庭诲。其词曰:

【70】嵩高峻极,太华削成,

【71】祈望诸素,禋祷群经。

【72】崇哉天柱,迥出孤亭,

【73】地险标德,藉此为名。

【74】赫矣先公,道深义

【75】富,如桂之馨,如兰之

【76】茂。尊祖爱亲,存交赏

【77】旧,翻属愚浅,实惭穿

【78】构。大齐天统

【79】元年岁次乙酉五月

【80】壬午朔十八日己亥刊。

《天柱山铭》

释 文

《天柱山铭》使持节都督、光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光州刺史,荥阳郑述祖作。岩岩岱宗,鲁邦仍其致祀;奕奕梁山,韩国以之作镇。盖由拳石吐云,扶寸布雨,五岳三望,六宗九献,祈祷斯应,礼秩攸明。天柱山者,即魏故通直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国子祭酒、秘书监、青、光、相三州刺史先君文恭公之所题目。南临巨海,北眺沧溟,西带长河,东瞻大壑,斜岭概天,层峰隐日,寻十州掌内,总六合于眼中。文鳐自此经停,精卫因其止息,始皇游而忘返,武帝过以乐留。岂直蛾眉鸟翅,二别两淆,对谈小大,共叙优劣者也。公禀气辰象,含灵川岳,礼义以成规矩,仁智用为枢机。自结衣逞誉,革履传声,组绶相辉,貂冕交映。至于爱仙乐道之风,孝敬仁慈之德,张良崔廓,未之云拟,文先夏甫,何以能加?魏永平三年,朝议以此州俗关南楚。境号东秦。田单奋武之乡,丽其骋辩之地,民猷鄙薄,风物陵迟,诪咨俾,非公勿许,及驱鸡御下,烹鱼理务,群情款密,庶类允谐,变此浇夷之俗,侔彼礼乐之邦,懋迹布在哥谣,鸿范宣诸史策。公久阔枌榆,永怀桑梓,同升陇而洒泣,类陟岵以兴嗟。于此东峰之阳,仰述皇祖魏故中书令、秘书监、兖州刺史文贞公迹状,镌碑一首峰之东堪石室之内,复制其铭。余忝资旧德,力构前基,遂秉笏朝门,策名天府,出入蕃邸,陪从帷幄,凡诸身历瀛、赵、沧、冀、怀及兖、光行正十州刺史,北豫州大中正,三登常伯,再履纳言,光禄、太常,频居其任,揣究庸虚,无阶至此。直是遗薪妄委,馀庆滥锺。何曾不想树嗟风,瞻天愧日。猥当今授,踵迹此蕃,敢慕楹书,仰宣庭诲。其词曰:嵩高峻极,太华削成,祈望诸素,禋祷群经。崇哉天柱,迥出孤亭,地险标德,藉此为名。赫矣先公,道深义富,如桂之馨,如兰之茂。尊祖爱亲,存交赏旧,翻属愚浅,实惭穿构。大齐天统元年岁次乙酉五月壬午朔十八日己亥刊。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原文链接:https://www.shufayi.com/2736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