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法书册《凤墅帖》宋拓本,高清欣赏!

《凤墅帖》是一部宋代刻的宋人墨迹汇帖,辑刻者为南宋曾宏父,字幼卿,江西庐陵人。

根据曾宏父《石刻铺叙》的自述,《凤墅帖》分前帖、续帖、画帖、附录,共四十四卷,刻于宋嘉熙(1237-1240 )、淳祐(1241-1252 )年间。因刻成后石片置于凤山书院,故名《凤墅帖》

不过,这部刻帖的全帙早已失传,现在还能见到的仅有一部宋拓本残帙,计存前帖卷十一、十五、十八,又续帖卷三、四、十至十六,总共十二卷,为上海图书馆珍藏,属海内孤本

《凤墅帖》全帙虽不存,但仅从现存各卷的标题看,可以知道这部汇帖集刻了宋代政治、文化、学术方面知名人物的墨迹,尤其是宋南渡前后重要人物的墨迹,上自帝王的奎章御翰,下至名臣、学者、文士的公私信札、文章诗词、翰苑制稿等等,其中不少人都是《宋史》具名,也是书法家。

尤其可贵的是,这部刻帖是宋人集刻的本朝人墨迹,大多数帖子都是曾氏根据自己家藏的和借来的真迹原本上石,刻工精细,其可信程度绝非那些一再翻刻而辗转失真的刻帖可比。

这十二卷的宋拓《凤墅帖》的残帙,曾先后由清代梁蕉林、叶志诜、姚觐元及民国张伯英分别收藏,今归上海图书馆。

下面,我们欣赏其中的几页刻帖: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后人所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针对他们在运笔、结构等方面更变古法,追求书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等被称为宋四家。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原文链接:https://www.shufayi.com/2542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